天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其包括: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被称为“十天干”。
在中国古代,天干主要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方面[1],天干的十个符号按其自身的含义可以与五行的五个符号和五方进行匹配,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在历法中,天干与地支常配合使用,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文字来源
天干的文字来源于计数,人有十个手指。十数为一旬,三旬为一月。手数与天文联系起来。
甲骨文推论
甲,田,十,庄稼
乙,癸所生,嫩树枝
丙,矩(钉有三角架)
丁,矩
戊,钺,斧钺
己,丁所生,半个矩,田垄
庚,星辰,象金星出天幕
辛,剑,匕首,利刃
壬,圆规(合拢的圆规,中间为转轴)
癸,圆规(张开的圆规,如同剪刀)
天干与阴阳五行、五方
天干与阴阳五行、五方天干的十个符号按其自身的含义可以与五行的五个符号和五方进行匹配。
甲、乙为木、东方
丙、丁为火、南方
戊、己为土、中央
庚、辛为金、西方
壬、癸为水、北方
天干也有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属阳。
乙、丁、己、辛、癸,属阴。
诗曰:
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
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
戊己中央四季土。
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着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天干原文: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者,言万物生轧(zha)也。
丙者,言万物阳道之著明也。
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
戊者固也,言阴阳彰露,物已成也。
己者止也,言万物阴阳杀将成也。
庚者,言阴气庚万物也。
辛者,言万物之辛气方生也。
壬之为任也,言阴阳任养于壬也。
癸之为言揆(kui)也,言万物可揆度也。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干支纪法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天干节气
立春念三丙火用,馀日甲木旺提纲。
惊蛰乙木未用事;春分乙未正相当。
清明乙木十日管,后来八日癸水洋;
谷雨前三戊土盛,其中土旺要消详。
立夏又伏戊土取;小满过午丙火光。
芒种己土相当好,中停七日土高张
夏至阴生阳极利,丙丁火旺有土张。
小暑十日丁火旺,后来三日乙木芳,
己土三日威风盛;大暑己土十日黄。
立秋十日壬水涨;处暑十五庚金良。
白露七日庚金旺,八日辛兮祇独行。
寒露七日辛金管,八日丁火又水降
霜降己土十五日,其中杂气取无妨。
立冬七日癸水旺,壬水八日更流忙
小雪七日壬水急,八日甲木又芬芳。
大雪七日壬水管;冬至癸水更潺汪。
小寒七日癸水养,八日辛金丑库藏
大寒十日己土胜,术者精研仔细详。